第二次整法包,室外温度14°c,相對濕度73%
材料:麵粉 500g (mix 後蛋白質11%), Yeast 6g, 鹽 6g, 水 350g(70%)
今次先將麵粉,鹽,水攪勻後再落酵母,等它發酵30分鐘。
30分鐘後就是麵團伸展時間,然後再等30分鐘,再伸展第二次。
完成兩次伸展後,麵團仍然很黏。下一步,撻麵團。
撻麵團時間(揉麵),這次改為用機揉麵,揉到拿起一小塊,輕輕將它擀開,雙手將麵團拉伸,形成一層薄膜,麵團能拉伸到透明且不易撕裂的狀態,則表示麵筋網絡已經形成良好,理想的麵團應該不會過於黏手,也不應該太乾。如果太乾,可以一邊揉麵時一邊加少量麵粉。揉了11分鐘左右,能夠形成一層薄膜,但是太過黏手。揉麵的速度要有撻的效果。
用保鮮紙封住,不放入雪櫃,直接室溫發酵2小時。
發酵後應該會大了一倍,不過一小時後已經發大了超過一倍了!後來查證後發現原來yeast 放太多,通常只佔麵粉的0.3%-0.5%,但今次用的酵母就用了超過1%。
把麵團砌成兩份,並依照上次的方法先篤走大氣泡,再圈成條狀,拉長。
這次拉長後先放著,讓它二次發酵一小時再焗。
一小時後包面上𠝹幾下,Preheat 焗爐 220°C,焗盤底一樣放一盤滾水(要蒸氣),大約焗30分鐘。
原來一般焗長法包是用220-250度。220°C適合需要較長烘焙時間的麵包,這樣可以獲得金黃色的外皮,而不會過早焦黑。250°C 的高溫會使麵包在最初幾分鐘內迅速膨脹,這有助於形成更好的氣孔結構和酥脆的外皮,外皮會更快變成金黃色,並且更酥脆。